您的位置 >> 首页 >> 校友情>>50周年校庆>> >> 正文

难忘的母校[朱 邠 张梦霞]

发表日期:2008/9/26 10:46: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94位读者读过

 

难忘的母校

    龙都中学在我们一生中是永远难以忘怀,永远值得留恋的地方,因为他不仅是我们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摇篮,又是我们为家乡教育事业作贡献的一方天地。我是六二年考入杨柳初级中学的,六五年毕业,七八年从淮阴调来龙都中学从教,直到八九年我们又调离了龙都中学。和我们的老师及一些老同事相比,我们夫妇在龙都中学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回忆起这段历程正值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转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不平凡的年代中作为教育战线一员新兵确实很茫然,下面我们还是共同回忆一下在这段特殊时间里的工作、学习、生活吧。

    大家都知道原先的龙都中学座落在杨柳湖畔的杨柳村(故原名叫杨柳初级中学),远远望去它是一座深深的宅院,走进大门你才知道是一所学校,它是用明末清初时期兴建的九十九间半大宅院改造而来。标准的砖木结构,教室中有一根根木头立柱支撑屋面和楼层,抬手可及天花板,阴雨天室内光线十分昏暗,就连白天光线也十分暗淡,不开灯是无法上课的,不过倒有一点使师生们很满意的就是雨雪天不用穿胶鞋,因为每个教室都有走廊相连通。

    那时,教师们每天和学生一道起床、出操、晨练,在学生进入教室早读时老师便进入办公室进行一天的早办公,晚上当学生进入教室晚自习老师们还得准时进入办公室里进行晚办公(除辅导老师外),批作业,备课或找学生个别辅导。那时用电非常紧张,三天两头停电,因此到了晚自习时不是点蜡烛就是点汽油灯(用的是酒精,但需打汽让酒精雾化)。我们教物理课的老师,每人都承担着三、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六七月里,气温本来就很高,加上教室里又有几十个学生,还有点燃的汽油灯不断散热,每个人身上的汗水象雨滴一般往下掉。有的老师穿着短裤、赤着膊、肩上披条湿毛巾,就给学生上起了辅导课,两三个小时,没有一分钱的报酬。

    在生活上就更困难了,因学校离街较远,又不通汽车,就连自行车都是稀罕品,上街只能靠步行,单程要走四十多分钟才能到达。那时师生食堂蔬菜的采购都靠食堂师傅一早步行上街买好,用肩挑回。我们这些住家的教师没有时间上街购买,只好请食堂师傅替我们代买回来,原则是买什么要什么,只要能保存两三天就好。自己能买到的只是私人挑着小担串村叫卖的豆腐,这也不是时时能买得到的,一旦天气不好,便都没有指望了。

    现在看来,当初这样的生活可以说是标准的苦行僧式的。当时,每个教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能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收到高一级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时才是我们教师最最欣慰的时刻。

    说句心里话,那时在杨柳中学的生活不仅锻炼、造就了我们的大批学生,同样也造就和锻炼了我们的老师。当时全县像我们这样交通不便、校舍陈旧,生活艰苦的学校已是比较罕见的了,上级领导来校工作或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时,只好用拖拉机进行接送,这还算是最好的待遇了。现在看来真是难以想像,有人可能要问:当初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想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对学生只有一个字“爱”,有了“爱”才有了力量和奉献精神。

    总之我们当初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们终身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今的龙都中学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的是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我们衷心希望龙都中学的优良传统能在新世纪得到发扬光大!

朱  邠

张梦霞

二00八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