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保护明天——11.14联合国糖尿病日
发表日期:2022/11/14 13:56:25 出处: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 作者:张燕 有840位读者读过
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警醒着我们在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且日趋年轻化的当下,如何采取行动为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糖尿病知识,加强人们对于糖尿病的正确认识,提高患者自我治疗、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技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防治糖尿病目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者两者兼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对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产生慢性损害。所以对糖尿病的管理人人都要进行。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因素之一):
①年龄≥40岁;
②超重或肥胖;
③高血压;
④血脂异常;
⑤久坐的生活方式;
⑥糖尿病家族史;
⑦妊娠糖尿病史;
⑧巨大儿(出生时体重≥4kg)生育史。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经常运动,作息规律;
2.体重指数不超过24;
3.了解糖尿病知识,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1次检查空腹血糖;
4.糖尿病前期人群及早干预,每半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加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
或加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
或加上OGTT葡萄糖负荷后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应按照WHO标准进行试验,葡萄糖负荷使用含有相当于75无水葡萄糖溶于水)
或加上HbA1c≥6.5%(检测在实验室中使用经NGSP认证并经DCCT测定标准化的方法进行)
注: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诊断需来自同一样本或两个独立测试样本的两个异常检测结果。
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何管理糖尿病
1.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并驾齐驱
2.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参与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知识
3.血糖监测不能少,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血糖监测方案
4.定期进行各项指标检查:
①血糖:每天自我监测,每年3~4次去医院进行检查
②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近3个月血糖总体控制情况。
③血脂:每3~6个月检查一次。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定期检查血脂,积极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
④肾功能检查: 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筛查方式: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
⑤血压: 每天或每周检查一次
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粘症是糖尿病患者四大隐形杀手,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可每周1天测血压,早晚各1次。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者,每天早晚测血压。
⑥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6个月到1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病情严重的患者检查次数应该增加,约1-3个月复查一次;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后每3个月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
⑦足部:每天自我检查,每年到医院1-2次检查。
⑧牙科:每6个月检查一次。
最后让我们一起学会这个顺口溜吧!
吃动要平衡,合理控制总热量。
主食要定量,粗细营养巧搭配。
蔬菜要多吃,种类颜色要多样。
水果要适量,牢记时机不可忘。
常吃鱼禽肉,蛋类畜类要适量,
加工肉类要限制,盐类超标不可取。
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要合理。
足量饮水限制酒,血糖稳定有保障。
定时定量很重要,细嚼慢咽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