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师发展>>教育科研>> >> 正文

理想课堂的42个问题与对策之问题35 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发表日期:2011/10/27 10:25:2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499位读者读过

问题35 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任务分工

指导调控

客观评价

小组互助学习是主体教育的策略之一,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小组互助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教师在小组互助学习中的角色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利用学科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宽敞的心理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没有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学习者很难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在不同的自主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不同方式的支持。比如,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提供资料的来源或查询的方法);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援助(提供咨询或个别辅导)。必须指出,教师的支持要恰到好处。过多的提供帮助可能会扼杀学习者的自主性,但完全自主放任学生也会导致学习的低效率。恰到好处的帮助者相当于脚手架的作用。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初级阶段需要帮助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支持;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将脚手架拆除。

                        任务分工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小组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应该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有选择性的,有一定难度、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根据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  况,设计安排适当的策略介绍,组织课堂活动的开展,保证计划的实施。

例如在《西洋打击乐器介绍》一课中,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打击乐器小军鼓、木琴、定音鼓、大鼓、三角铁、拔和铃鼓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演奏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摸索、研究演奏方法,这个环节的任务就是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自己摸索总结出西洋打击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乐器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具有神秘感,为了让学生对西洋打击乐器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教师确立了这样的教学任务。这个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相互启发、合作完成。同时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不能每人一件乐器)给每个孩子参与实践、探究、体验的机会,教师采用了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来共同认识、研究、摸索一至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明确地将任务传达给学生,学生明确了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乐器进行学习。各学习小组的任务分工在这节课中不是具体地分到每个人,而是灵活性的分工,他们有的在研究,有的在倾听,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做补充,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共同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指导调控

   

1.启发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学习上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索,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得较好,研究出了很多种方法,有些方法还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新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鼓励他们敢想敢闯,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好,也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有的学习小组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一两位或是发言的内容千篇一律,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并提出要求,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发言,发言的内容要有别于前面的同学。教师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把握方向,拓宽思路,激励参与,同时自己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成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

2.组间调控

教师在不断巡视中发现问题要积极地进行组间调控。有时是音量调控,有时是相互启发,有时是帮助某些活动不理想的小组营造氛围等,让学习活动更有效,让教学用具的分配更合理,这也是从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出发考虑的。如果上课时机不利,如接近中午或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的生理状况往往影响学习情绪,这时的组间调控可以更多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来鼓舞士气,调动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热情。

3.学习管理

有个别的学生在某些情况下会游离于学习小组之外,或组长没有关心到每一位组员,有的学生还不能马上调整,进人学习状态,学习任务、角色分工还不太明确,小组成员的合作氛围不太融洽等。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问题,要及时调控,提示学生进人学习状态,承担小组的任务。有时还要对个别小组协调矛盾,促进小组学习的有序进行。

4.参与讨论

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主导的作用,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推广、深人,教师的观念、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为了使活动开展得顺利,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绝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

5.引导课堂讨论

小组学习后的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这一活动。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人到课堂讨论中去,为每一个人创造参与的机会。

在自学与互助环节,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调控者、评价者;在反馈课上教师是总结者、发掘者、提升者、探索者、引导反思者。

                      客观评价

对于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策略掌握情况,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反馈与评价,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1.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给予评价和反馈日常评价关键是要建立评价机制,对于学生每天上交的作业,除了及时批改、采用等级制进行定量评价以外,还采用写批语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书写、重视程度进行定性评价。也可以以个人行为表现、小组的互助行为效果、任务达标程度为加分标准。如有一人未完成作业,按小组人次扣除小组1分,作业有细腻的修补、落实,全员高质量完成,则按小组人次奖励小组1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定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激励性的标记(分数)、语言促使学生自主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对学生的阶段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教师要设计各种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阶段性小结。关注平日小考、期中、期末考试,教师可以以上一次考试成绩为准,对每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考察小组及格率、平均分、进步率、优秀率,以班级前三名、级部前三名和班级最后一名为奖罚对象。第一名小组按人次得3分,第二名小组按人次得2分,第三名小组按人次得1分,最后一名小组按人次扣除1分。通过评价,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中,要将日常表现、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说有一位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很不错,作业质量很高,单元测验成绩也很好,但在期末检测的时候却考得不够理想,就要参照他的日常表现给出较高的评价;相反,如果平时这位学生调皮捣蛋,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即使期末检测考到了满分,也要在总体评价中作出相应的扣分。

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的评价,都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并且通过评价要达到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