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师发展>>教育科研>> >> 正文

理想课堂的42个问题与对策之问题34 如何充分利用小组互动中的教学生成资源

发表日期:2011/10/27 10:24:1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630位读者读过

问题34 如何充分利用小组互动中的教学生成资源

               帮助梳理,促进学生思维有序化

               引导比较,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刻化

               重视错误信息,使学生学会反思和联想

课堂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执行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按着预先设计走教案,较少  关注学生的发展,让的教案牵引的学生,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的学习变得机械刻板。新理念指出:课堂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状态的学习是生成的学习,它不能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互动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去认识体验所学知识,同时还会伴随着许多意外的发现。    如何在先进的课堂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生活?近年来,我校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着力研究在新情境下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以互动促生成,以生成促发展,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过程,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同时还要留意生成出来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激情。

帮助梳理,促进学生思维有序化

课堂上小组互动交流,生成了不少新的教学资源。包括在生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所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及至错误的回答等等。为了推动更高层次的互动,教师应及时捕捉,及时梳理。特别是有些开放性问题的交流讨论中往往出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呈多样性的情况,但有时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无

序的、零散的。担任信息重组者、活动推进者角色的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梳理,

引导他们进行有序的思考,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有序化和条理化,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案例】

    今天上了一节课堂讨论课,是初一数学《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我对这节课一直非常陌

生,从众多的展开图中选择一个符合条件的图形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因此,多年来一直是我感

到非常棘手的一节课。

    “自主互助课堂迫使我们改变教学方式,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把问题都交给了学生,放手让

他们自己去做。结果呢,学生们在课堂讨论中展示出的成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共画出了11

种展开图。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化:正方体

的展开图中,字形的折不成正方体,五个一行的折不成,四个一行而另两个分居于两侧的绝对

可以等等,知下图:

同学们畅所欲言,看得出他们真正动脑筋了,小组的力量真的难以估计。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柳鹤同学也代表他们小组发表了意见,一向沉蔽寡言的李健毫不客气地指出10组画的一个展示图折不成三棱锥,同学们立即动手操作验证他的说法是正确的,宗浩然同学更是大显身手,几次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问题,将同学们引向了更深入的思考。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争论着……

 

引导比较,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刻化

 由于受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限制,初中孩子往往容易认识浅表化,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思维引领者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这是新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的新角色。

    【案例】

高尔基的外祖母是哪国人

2006213,新学期的第一天。上课铃响,与往常一样,我精神饱满地玲上了讲台,跟孩子们共同翻开了新学期的第一课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课堂气氛是那么的热烈而活跃,正当我们沉浸于其中的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忽然而至:老师,我们想问一下,高尔基的外祖母是哪国人?,,~当然是俄国人。嘴快的孩子抢先回答。按理应该如此,可是请大家看看课本,书上明明说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还有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睁得阅阅的,从这些特征看,高尔基的外祖母似乎更像是中国人呢!’’

孩子们愣住了,我也愣住了,因为我们实在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因为我们实在没有人晓得该如何回答。关健时刻,我灵机一动:你们组的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老师都没有考虑过,不如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在课下展开充分的研究,下个星期的今天把你们的答案讲给老师听,好吗?"那一瞬间,从孩子们兴奋的脸蛋儿上我看到孩子们求知的欲望被充分点燃了。接下来的时间,他们纷纷行动,有的带来了大量的课外资料,有的利用课余上网查询,还有的不失时机,搞起了经验交流会,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忙碌异常,却充满激情。不到一周的时间答案即浮出水面:高尔基的外祖母当然是俄国人,因为根据地理和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13世纪初成吉思汗就曾将领土扩张到了欧洲的多瑙河流域,19世纪末,俄国列强又侵占了我国西北和东北的大片接域,民族融合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俄国人具有黄种人的某些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却可以从中发掘到更深层的东西。是啊,这就是新课改,它教会了孩子们质疑、教会了孩子们合作、教会了孩子们执著探索与发现,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了课外,又使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重视错误信息,使学生学会反思和联想

 课堂上的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课堂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课堂本应是个充满错误而且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真实的课堂正是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个别关键性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错误或蕴含着创新思维的错误被教师捕捉并经提炼、引导作为全班同学新的学习材料时,将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引导、比较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求异性,使教学过程更显实在。

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暴露出思维过程,特别是对这一过程中生发的错误,要牵而带之,引而不发,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教师在师生共同创造的、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闪现后,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对获得的结论进行更广泛的联想,为下一个教学流程奠定基础。例如下面的案例,教师在面对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时,不是否定,而是及时捕捉到学生独特思维蕴含的创新意识,巧妙点化,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

    【案例】

肯定错误

今天上午的物理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五章第一节。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有许多由于观察不全面而产生的错误认识,是历来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时照自学提纲看课本上的图,独立总结规律,然后小组内交流,将本组的结论展示在黑板上。一会儿,八组、九组、二组的学生分别将自己小组的发现写在黑板上,然后我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去解释自己的结论。

八组解释: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九组的结论是:施力物体总是运动的,受力物体总是静止的。组长小漩同学以举杠铃的例子解释自己的发现,同学们半信半疑。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滚动的乒乓球碰到手停下来,手对乒乓球施力,满足上面的规律吗?这使学生们澄清了认识。

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大家都认为九组由于总结的规律不正确不应在小组评价中得分。我适时引导大家观察各组的结论,发现其他小组的结论都是从课本上找的,只有九组的结论是自己总结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并让我们以此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因此是有价值的,我提议给他们小组加2分(小组1号回答问题应该加1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后面的内容,小组成员在自学交流时更加投入、深入,展示时呈现出许多学生常有的错误认识,我们通过共同实验探讨澄清了认识,这次学习过程应该说是深入透彻的。

反思教学中,我们常常只肯定正确的,势必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地复述课本上的内容、教师的话,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带着困惑去接触那些正确的观点,从而导致屡讲屡练屡错的结果。肯定错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让展示能充分暴露疑惑,才能在展示中充分澄清困惑,让学生能够在经历错误后成长。试想:哪个人不是从跌玫撞撞中学会走路的?

是啊,作为教师,只有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及时捕捉各种生成出来的信息与资源,选择运用,灵活调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浙江省江山市中山路小学的姜云燕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的。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效利用及时生成的课程资源,让朴实的课堂激情飞扬?以上的事例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