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管理>>教学规范>> >> 正文

文化管理、以“文”“化”人----记竹山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

发表日期:2009/12/11 10:46:3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21位读者读过

    这是在竹山中学挂职学习的第三周,星期一上午的的第三节课,德育处秦主任和湖熟中学前来学习的三位老师以及我们两位在竹山中学挂职学习的校长共同研讨了高效课堂打造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首先我们参观了竹山中学的校园文化以及班级文化的布置,井然有序的教育管理标牌,朗朗上口、富有个性的口号标语无不体现着竹山中学富有底蕴的校园文化。然后由秦主任给我们介绍了竹山中学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具体做法。据秦主任介绍,竹山中学的班集体建设是分两段阶段进行的,首先是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提出总体目标,结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每个年级段都确定了一个教育的重点:初一年级以宣传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为主,初二年级宣传近几年的感动中国的人物,初三宣传励志人物。竹山中的班级标牌很有特色,一面是各班级的行政编排,一面是以不同人物名称命名的班级名,如孔子班、季羡林班等等,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一般都围绕所选定的班级名人来展开,就拿季羡林班级来说,班级内部布置中有季羡林先生生平事迹介绍、季羡林先生文集选录,还有同学们学习季羡林先生事迹或作品的感受文章等等。每个班级有由同学们自己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的班级公约、班训、班徽、班报、班歌等,还有形式多样的公告栏、生日栏、荣誉墙、书画天地等等,名称、格式都不作统一要求,要求体现班级个性,做到经常更新。班集体建设的第二阶段是启动小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也是高效课堂打造的一个主要平台,按学生的层次、特点六人一组,每班分出若干个学习小组,学校统一配置空白标牌,由学生自己设计个性化的组名、组徽、组训、奋斗目标等等,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分工,都参与小组管理,有专人结合班级管理与课堂上学生展示情况评判不同分值,每周一汇总,及时公布在班级外面墙壁上的“合作型学习小组一览表”上,根据分数的高低评选出每周的“五星一组”,及每周总分最高的“星级组”,再评出“勤奋”、“参与”、“点评”、“展示”、“希望”等五星同学,年级组最终还要按月、学期汇展,根据总分给与不同的表彰。听了秦主任的介绍,我们对竹山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班级文化建设体现了系列化、系统化和学生自主的原则。我们也分别交流了自己学校的一些做法和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困惑。竹山中学笪校长也亲自参与了这次研讨交流,他最后强调,竹山中学的班级文化是跟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学校文化的最高追求就是:文化管理、以“文”“化”人,学校的办学文化就是“坚持办有品性的教育”,笪校长还谈到了竹山中学的校训:“和”,表示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发掘“和”的内涵,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笪校长还饶有兴趣的谈到了学校的下一步设想:将中华传统美德归纳为十个方面,阐释其内涵,并选取典型的人物和故事,制成小册子或标牌,要让竹山中学的每一个学生会讲、会背、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