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校友情>>校友情愫>> >> 正文

挥不去对母校的眷念【戴根生】

发表日期:2016/1/19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技术室 有1697位读者读过

挥不去对母校的眷念

 初中81届校友  戴根生

值母校---龙都中学校友爱心基金会成立暨第一次理事会召开之际,谨以此献给我的母校……

屈指算来,我们81届初中毕业生离开母校已过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母校和我们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是无法用语言和简单的文字叙述就能表达完整的。但是我们想: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喜也好,愁也罢,每当风雨潇潇或夜阑人静的时候,总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如影、如幻在脑中晃过,挥不走,拂不去。那就是坐落于马紫山下、秦淮河畔的母校------龙都中学(原校址)。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三十六年前,一九七八年的金色的秋季,五十多位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懵懂少年(学校的初中重点班),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的追求跨进了龙都杨柳中学,开始了我们两年(后改成三年)初中的学习生涯。那时,十年内乱已经结束,恢复高考制度已经让许许多多的象我们的这些农家子弟“鲤鱼跳龙门”,从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我们亦渴望由此而走向我们理想的方向。因此,杨柳中学成为我们奋发、努力的场所。但历史和现实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真正成“龙”是不以你的愿望出发的,不付出是难以有你理想的回报的。在两年的“比试”中,成绩好坏的差距已经拉开;第三年扩班后有了两个班级,成绩好的斗志昂扬,中等水平的拼命赶超,而处于象我这样不上不下的两面学生来说,真是令所有任课老师又头疼、有伤脑,骂、骂不得;逼、逼不得,我是深有体会的。如何带好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学生出成绩,老师们煞费苦心,对成绩好的,除寄予期望外,更是紧抓敦促;对中等生,“添香添菜”,对落后的同学更是孜孜以怀,不离不弃,都希望各自发挥应有的水平,在中考决战的时刻,自己给自己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泯不掉的老师恩

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是程龙前老师,他是教我们语文课的。当时,我们来自各大队的小学,语文课的水准参差不齐,刚一开课,特别是摸底以后,立马就分出好几等的水平,教好如此等次分明的学生,确实令程老师煞费苦心。如何将我们的成绩提上来,能使学习的氛围活跃起来,而且有兴趣,他采取了一对一的扶教方法,即:成绩好的带成绩差一点的同学,为了帮助有差距的同学们学习,他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补课,利用晨读或下午自习课,或他亲自带读,或由成绩好的同学带读,或寓教于乐,制作词汇卡等,很快将我们拉开的距离缩短了。说实话,我语文基础的提高,真的感谢他的辛苦付出。

王志翔老师,一位花甲老人,当时是我们的校长,是一个善于洞察学生心思的长者。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们常被他幽默地语句逗得哈哈大笑;还有邵安富老师的英语课,同样是妙趣横生。真正忘不了的是刘传浩老师的不知道铭牌手表:中考前夕(我们那届先预订初中二年级中考,后改三年制),我得了重感冒,考试当天的第一门语文,因大意的原因,居然没将卷面做完,交卷以后我号啕大哭,坚决不肯参加下午的考试科目,任何人劝也不行。刘老师赶紧找到我,给我打气,说放弃就是逃兵等道理,并悄悄许诺我,如果真的考不上,来年免费让我复读,下面各场的考试也可以当作练兵。他将自己的手表套在我的左手腕上,语重心长地说:好好考,不要气馁!正是这块手表,让我及时把握和掌握答题的时间,没浪费答题过程的分分秒秒,考出了自己应该的水平,除语文成绩让我背了分数以外,我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当年顺利被秣陵中学录取……,之后,三年高中,我刻苦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考上了省内一所中专学校,成了解放35年来,我村第一个跳出农门的孩子,也让父母为此而荣耀了好多年。

张士平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一直跟随着我们,也是初三那年分班后的班主任。他为我们付出的,我们心中自然感激不尽。但对我来说,更让我难忘的有两件事:第一件,初二年级的一个酷暑中午午休时,当我拿着一根冰棍,蹦蹦跳跳来到宿舍楼下时,看到了他严肃地脸庞,打掉了我手中的冰棍.其实,酷暑吃一根冰棍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发这么大的脾气。他生气地说:你还好意思花钱买冰棍吃。那时一根冰棍才4分钱,真的和现在的1元到数元一根比,真的是微不足道。他发火是有道理的,因为,不几日前他才上我那非常困难的家庭进行过家访,也因为他知道:我家姊妹4人都在上学,费用不小,我父母当时已让我的二弟休学 。当时,以种地为生的家,辛辛苦苦攒下一点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让我有足够的费用完成学业,父母忍痛让也即将上初中的二弟辍学,想想当时的情景,要死的心都有,惭愧极了,此事让我幡然醒悟,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也让我在后面的三年高中学习阶段中,奋发,刻苦,勤俭。

第二件事是:那时,我们都是自带饭盒蒸饭,自然,饭盒中的下饭菜也是五花八门,有从家里烧好带来的,也有自己在大饭盒中套小饭盒和饭一道蒸菜的,这种方式有的是从家里带来的生菜,有的是带来的咸货。然而,我喜欢耍小聪明,偶尔就地取材(即:从老百姓的菜地中顺手摘来蒸着吃),因为学校周边的百姓大多是我家的亲戚,这也没什么,然而,张老师有回发现了我不打招呼就摘了人家的西红柿,非常的生气!批评是小,非拉着我去那个百姓家说清楚,虽然他知道那家是我家亲戚,但也没放过教育我的机会,教育我:凡事都要讲原则,讲道理,不能贪小,使我从中真的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还有,像徐本富,汪志翔,刘德仁等老师,更多更多……

抹不去的同学情

聂宁刚同学,初一时第一个同桌,胖乎乎的,他是龙都小学升入初中的同学,也是我们过去讲的:居民户口。入学后,我俩分在一张课桌,他是镇上人,家庭条件很好,字也写得好,我和他同桌一年,真的学了不少东西。再有,聂宁刚见我住校带的菜几乎没肉星,有点不忍心,就常多带一些菜来给我吃,让我真的好感动。

王成灏,李胜同学是我们的班干部。王成灏学习用功,李胜同学喜欢打篮球,为了不让我下午下课后闲逛,他把我拉上一起打球,虽然我个头不高,但在球场上跑来跑去,真是好快活。

戴贤祥,谢晨阳同学家住永安村,和我挨着村庄,我们经常一起上学,下学一起回家,家庭作业也相互督促。

还有,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象:刘德浩、韩爱林、许彩霞、喜欢拉二胡的白明跃、喜欢唱歌的舒彩霞、佘和生、因病过早离世的张国刚等等……我们互帮互学,在那个年代,真的是难能可贵。

忘不却的校园事

中考冲刺期间,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较多。以前也没有复印机什么的,有的同学笔记来不及整理,整理好的同学就将自己的笔记交给他们看。回家的时间压缩了,一些家靠的近的同学回去一趟,总忘不了给不回家的同学带来吃的,带来一些换洗的衣物。

下午下课后,同学们三三俩俩聚在一起,互相提问,帮助记忆。

天热洗澡,同学们一去就是一群,除了嬉戏打闹之外,更多的是老师的关心,实际是让我们不要贪玩和安全。

去食堂拿蒸饭,我帮你拿,你帮我带;早饭更是轮流“值日”,“值日”的同学总觉得排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儿。

太多、太多了……

数学张士平老师,语文程龙前老师,物理张梦霞老师……,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见到来请教疑难数学题的学生都非常慈祥的说:我最高兴的就是你们有不懂得问题能及时地来问我。

忘不掉的还有张士平老师一瓶瓶开水。那一瓶瓶开水是为上晚自习的学生准备的。

……

可以值得告慰母校的是,三十多年来我们怀揣着母校老师教给我们的智慧,铭记着老师的教诲,在政府、公安、教育、部队、商业、医疗卫生、工业等各个行业奋发着、努力着,并小有成就。有的已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取得了中高级职称,更有戴明考上清华大学的传奇故事。

三十年多来,众揽三山五岳,忘不掉的还是那名不经传的马紫山……

正如一位老校友说:

遍游名川秀水,美不过的还是那我们下课后农家小河……

尽闻经典名曲,最悦耳的还是那母校内池塘的蛙声……

广品珍味佳肴,最回味的还是那不见油花的冬瓜汤……

通阅仙境楼阁,最留恋的还是同学们挑灯夜读的母校的庭院式教室……

任观金灯银盏,最能照亮心底的还有那停电了,点上的汽油灯和蜡烛燃起的火焰……

挥不去、真的挥不去,挥不去那无尽的惦念。您好,母校!您好,老师——过去、现在和永远的老师!还有我三年同窗的同学们!

                                  

2016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