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师发展>>名班主任工作室>> >> 正文

学习札记:读书的美丽(2)

发表日期:2015/11/14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15503 有793位读者读过

读书的美丽(2)

读书的美丽,在于读书能激发人的思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书能激发思想,并能传播与交流思想。读书的人,能思考,会辨别,善挑刺,敢反抗,所以,封建统治阶级总是恐惧草民读书的,专制社会总是禁止言论自由的。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清初的文字狱;从西方的希特勒禁止一切悖逆所谓德意志精神的书籍,到东方的文化大革命全国上下只读毛选,无不是执政者内心孱弱的表现。然而,书籍是焚不完的,思想是不能被统一的,愚民政策只能盛行一时,却禁锢不了百姓最终的觉醒。一个貌似强大的王朝总有其衰落的时候,而读书人的思想却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读书的美丽,还在于读书能使人高贵。

  这种高贵是书香熏染出的独特气质,它与权势、地位无关。读书人认为权势、地位往往沾染着俗气与铜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读书的人很多,但读书的人并不都是真正的读书人。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怡情;有的人读书,是为了长智;有的人读书,则是为了升官发财。真正的读书人,是那些灵魂高贵的人。

  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谦恭地走到靠乞讨为生的大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323)寄身的木桶前,讨好地问:“我有什么可以为先生效劳的吗?”哲学家的回答是:“有的,就是——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在第欧根尼的心里,自然界明媚的阳光远胜于俗世的威权,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与他阳光下的冥思相比,显得无足轻重。

  我想,每一个读书人,读到这个真实的故事,内心都会涌动一种莫名的自豪:大帝的威严、俗世的权威在读书人的淡泊和骄傲面前,竟卑贱如敝屣,不值一提。

  历史总是有许多相似。几乎在同时,东方的庄子(前369-286)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还算有些慧根,想了想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在庄子的心里,楚国的相位,就是一只死龟,甚至一只腐鼠。

  这是《庄子·逍遥游》中记载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见识了读书人高傲,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修身养性、逍遥自在,与世无争。

  第欧根尼与庄子,具有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一些共同特点:率性而为、崇尚自由、修持内心、蔑视权贵。他们把保持自已高贵的灵魂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重要。他们的人格魅力,二千年来一直滋润着东、西方读书人干涸的心田。

  由此可见,读书的美丽,更在于读书人敢于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视权势如腐鼠,视金钱如粪土。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远远高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读书人的共同特点。

  读书能不能使人美丽,还在于读书人自身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