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师发展>>名师工作室>> >> 正文

平菇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发表日期:2015/6/12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彭生翔 有829位读者读过

平菇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栽培技术
1.拌料:选无霉变的棉籽壳或玉米芯.在阳光下曝晒2—3天后,加适当比例的水、石膏粉石灰粉和多菌灵,拌匀.闷1小时。料的湿度为60—65%。用稻草作原料,需晒干切成9—12厘米长.用1%石灰水浸一昼夜.捞起后用清水将石灰冲洗干净.沥干。拌料时以手握料在指缝中挤出水分不下滴为宜。拌好后将料堆放.闷堆24小时.第2天进行翻堆,并将克霉灵用喷雾器喷洒拌入料中。
2.装袋:将拌好的料用直径18—22厘米,长40—50厘米的塑料袋装袋制棒。将菌种掰成小块.先在塑料袋底放入一层料.培养料装入袋内2厘米厚时加入菌种一层.装至袋内l/2时再加菌种约一把.如此反复装3层菌种4层料.每袋装干料1.25一1.5公斤,接菌种量l5—20%。装好后.用小钉或牙签在菌块周围扎5—8个小孔.以利菌块透气。500公斤干料可装400个菌棒.菌棒重量约为3公斤。
3.发茵培养:发苗期即菌丝生长阶段,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时期.此期管理重点是控制温湿度.促进菌丝生长.严防杂菌感染和蔓延。初冬季节发菌.可将菌棒码成4层的菌垛.用削尖的细长木棍从菌棒一头的中心扎到另一头。扎通透气,进行全开放式发菌培养。发菌时菌棒中插入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将棒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不能超过36℃ ,否则会出现高温烧菌。湿度控制在60—70% .湿度过大,易发生杂菌.过小易降低培养料水分,并要结合调整温湿度.每天通风2—3次。如果温度、湿度,通风条件良好,一般经过25—30 天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一般30天左右完成发菌.这时菌丝在袋中已长满.菌棒完全发白变硬。
4.出菇:当栽培袋发满菌丝后,移入菇棚l0天左右可形成菌蕾,此时室温应控制在l3一l8℃ ,空气相对湿度80~90% .每天通风3—5次.每次25—30分钟。菌墙高度以码放8层菌棒为宜,同时人为增大棚室内的温差.进行变温刺激.以利出菇。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平,颜色渐淡时及时采收平菇长出后,每天要喷水加湿,促进平菇生长。第一潮采摘后要将料面上的残留物清理干净.喷水保湿,等待出第二潮菇。经过10~ 15天可采第二茬此时要注意棒内温度,若温度升高.要随时通风或倒垛降温.避免菌棒中间鼓包或烧菌。
5.后期管理:第2潮菇采完后,菌棒内大量失水变轻.可用注水器往菌棒中注水或用容器浸泡菌棒,增加菌棒含水量。注水后码成菌墙.出第三潮菇注水或浸泡时.可以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素.提高平菇产量和菌棒转化率。正常情况下菌棒一般可以出3—4潮菇.转化率可达到100% .即投入1公斤干料.至少可以生产1公斤鲜菇。
二、注意事项
1.菌种选择:8~9月栽培平菇,通常称为早秋栽培。此期间具有气温高、菌丝生长迅速的特点。选用的菌种一定是既能耐高温、又能兼顾低温出菇的优良品种。如三峡1号、三峡7号、广丰1号、纯白201、国平良种、庆丰1号等菌株。
2.调控温度:调控温度是发菌期“重中之重”。发菌期控温要严.在保证菌丝体生长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温度。出菇期.要提供足够的温度刺激。
3.控制湿度: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
4.控制光照:发菌阶段.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太强反而不利于菌丝生长。出菇阶段,要有足够的散射光。
5.控制通风:温度和通风是一对调节因素,需适当的配合使用。培养期间结合温度、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
6.防治杂菌及病虫害: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拣出并及时进行防治。菌袋杂菌发生严重时应淘汰。虫害以防为主,及时发现和除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