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学校动态>>校园新闻>> >> 正文

实行“劳获”教育-江宁教育主题论坛

发表日期:2010/1/10 9:57:3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12位读者读过

江宁教育主题论坛报告

实行“劳获”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龙都中学特色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今年是江宁区学校特色建设年,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优势领域与发展弹性的强化,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提供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我校提出了“劳而获,实践出真知;创而活,特色树品牌”的“劳获”教育理念。

    这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我校的劳技教育特色为抓手,以劳技课程为突破口,通过劳动基地的种植、养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以项目制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等,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儿的“劳” 并不只是单指劳动,是广义的,指涵盖一切促进学生能力的各项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鲜活的人才,使学生思想品质上有获,文化知识上有获,创新能力上有获,实践能力上有获……学生“劳”而有“获”,学校的教育“劳”而有“获”。

一、基本情况

    龙都中学是一所富有办学特色的农村中学。自1986年以来,龙都中学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实践好育人和为农服务的两大宗旨,开辟发展了校内19.5亩劳技实践基地,广泛深入开展劳技教育,为江宁区乃至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也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了大批思想品德好、劳动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

    在基地建设上,学校形成了校内劳技基地和校外学生家庭实验园地互为补充的格局。学校对校内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基地由小到大、由散乱到规范、由原始粗放到科学集约,把基地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种养合一、“生态、社会、教育效益合一”的师生教育实践场所。

二、特色建设的实践与规划设想

    在劳技教师指导下,我校学生在基地先后广泛开展优良品种小麦、油菜和水稻高产栽培实验;玉米、大豆、桃树、茶树栽培实验,常规蔬菜无公害栽培实验;草本和木本花卉栽培实验,太空椒、太空西红柿栽培实验;中草药和墨西哥仙人掌栽培实验;还持续开展淡水综合养殖、良种生猪快速养殖、食用菌栽培实验等。这些实践活动取得了广泛成功,学生普遍参加整个实践过程,还开展了对比试验、科学管理竞赛、撰写观察记录等,大大增强了学生爱科学、爱劳动、爱生活、爱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学校不断探索,形成了“课堂学理论,基地搞实践,家庭搞运用,社会搞推广”的教学模式,积极实践了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融合、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理论创新上,学校开展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行知合一”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开展了十五规划课题《以劳技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农村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乡土化劳技教育新形式的研究》。在市陶研会和区教科室指导下,自主开发了两本劳技教育校本教材《龙都中学劳技教育读本》和《中药材栽培与管理实用技术》,这些进一步充实了劳技教育内涵,确保劳技教育形神兼备,理性发展。

    年初我校制定了以“学中做,实践出真知;劳而获,特色树品牌”为办学理念的校园特色文化整体实施方案,牢固树立“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思想,把打造学校特色看作是学校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方针加以统筹规划,深入推进。暑假期间我们特地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来我校进行指导,在“劳而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创而活”的要求。在学生中间全面开展“劳获”教育。在南师大郝教授的指导下对我校三个年级的有关劳技方面的校本课程作了总体的规划:

    七年级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体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即形成“劳而获”的人生价值观和学校教育理念为目标。具体项目有:

(1)  常见花卉的栽培、盆景制作。学习目标是:了解花卉栽培的意义和适合龙都种植的花卉(或药用植物),学习繁殖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会种植几种主要的花卉(或药用植物)。了解当地常见花卉对土壤、肥料、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的要求及当地花卉常见病虫害,初步掌握花卉的管理方法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2)  农作物栽培。学习目标是:学习并初步掌握油菜和西瓜的栽培时间和方法,注意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了解油菜和西瓜的生长条件和水、肥、土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初步掌握油菜和西瓜的田间管理方法。能识别农作物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学会防治的方法,并了解安全使用农药的常识。

(3)  蔬菜的栽培。学习目标是:了解生菜和黄瓜的主要品种及其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学习并初步掌握栽培方法,注意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能识别蔬菜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学会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4)  农作物良种繁育。学习目标是:了解作物良种繁育的意义和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学习当地几种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知识和提纯复壮繁殖技术。

(5)  树木种植、管理。学习目标是:初步掌握当地几种树木种子的采集方法。学习育苗、栽植技术和幼苗管理与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地几种果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学习果树嫁接、整形修剪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6)  家禽、家畜和其他经济动物饲养。学习目标是:了解当地几种主要家禽、家畜和其他经济动物的习性,学会饲养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防治,了解规模饲养的基本知识。

    八年级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是我校本年度重点推出的劳技教育新模式。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学校拿出12块标准化土地,每场大约一分,平均分配给六个班级);由班级自主安排种植计划(各班成立项目学习小组1~3个,根据可行性和作物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自主选择种植品种),自主管理,自主销售产品,自主支配收益。让学生切身体会现“劳有所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班主任及多学科老师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劳而获”的基础上体现“创而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劳动创造美好未来。每一个“项目”的大致实施步骤如下:

(1)市场预测。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了解市场行情,知道现在这个季节,本地适合种植的作物种类、经济价值、种植的条件等方面信息。学习目标是:了解“市场决定生产”的现代工农业生产基本思想,理解市场调查的必要性;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能根据市场调查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市场销路好,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来栽种。

(2)营销计划。学习目标是:了解市场及有关营销业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采购、销售、商价、商务洽谈等方面的业务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一定的实践、创造和创业能力。

(3)生产的规划。学习目标是:利用各种信息资料,选择优良品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习农作物栽培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班级同学分工,培养学生一定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工作进度安排。学习目标是:认识到项目活动过程时间安排的重要性,了解作物的生长期对我们活动时间安排的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的观念;培养学生严格安计划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5)风险因素分析。学习目标是:了解市场,政府政策,土地潜力,播种面积、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可能对农业生产效益产生影响;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财务预算与决算。学习目标是:对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预计利润进行估计,了解财务预算的编制步骤、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拓展自我天赋、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农村学生摒弃那些自我满足、安于现状、学手艺打工拿工资传统保守观念;树立大胆创业、艰苦创业、诚信创业、开拓创业的理念和信心。通过现实、生动的案例学习,理解创业的意义、学会把握农业创业的机遇、用现代经济观念规划农业产业的创业项目;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等。主要内容如下

(1)规模种养业创业。学习目标是:了解“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在运用、强化科技、推广中将大大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时间,尽快发挥经济效益的作用;了解“规模化”生产把销售与市场融为一体,可极大地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突出经济实效。

(2)休闲观光与绿色农业创业。学习目标是:了解休闲观光与绿色农业对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农业、让生活在城里的人也能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3)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创业。学习目标是:了解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引入,把生产模式导入市场经济大潮,使分散的农民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组织,提高组织化成为,提高对市场的应变的能力,提高学生农村创业的信心;了解通过加工产业的引入,可以促进农村产业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拓展学生农村创业的思路。

(4)现代农业服务业创业。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农业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青年创业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初步认识良种服务、农资连锁经营、农产品流通、新型农技服务、农机跨区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介服务、现代农业信息和农业保险等现代农村服务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三、困惑及愿景展望

    1、首先是观念问题。很多的一线教师,包括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对学校特色的研发工作还认识不足,认为特色建设可有可无,跟教学工作没有关系,对学习特色建设工作推诿敷衍。因此,要想推进学校的特色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加强培训,改变观念,这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需要教研部门对教师加强培训,促进广大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特色建设的重大意义。

    2、其次是人的问题。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特色发展建设的开发的参与者广泛性不够,我校开展目前只局限于少数的行政和骨干教师,这与学校教师是学校特色色开发与实施的主体的宗旨是不符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家长、社区有特长人士的参与,开发的主体性单一,结果是加重了部分骨干教师的负担,又浪费了许多很好的社区课程资源。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下定决心,统筹规划学校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特色创建意识,把“劳获”教育的办学理念升华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也就有了自我超越、追求特色的可能,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得以增强。下一步我们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 “特色项目→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为路径,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提炼与创新相结合,发扬和扩大学校办学传统与成果,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学校,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江宁区龙都中学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