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管理>>教学规范>> >> 正文

巧借名著学写开头(一)

发表日期:2007/11/14 15:24:3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2110位读者读过

巧借名著学写开头(一)

一、巧妙点题开头法

   开头就点明题目的主旨,丝毫不绕圈子,这属于一种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方法。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的开头)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回忆的。”(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开头)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鲁迅《故乡》的开头)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莫怀戚《散步》)

二、景物描写开头法
    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开头的名著是非常多的,这种方法就是围绕自己要写的事物进行描绘,形象生动地展现写作的意旨。

 三、哲理的警句开头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一个语言精辟、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句子来开头,让这个句子不仅统领全篇,而且一开篇就牢牢地吸引着读者。

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的开头)

四、矛盾谐趣开头法

一开始就写一组或几组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的句子,让这样的句子来风趣地开篇。

如:“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蠢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

狄更斯的《双城记》,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更是一种纯洁而高尚的爱。全书充溢着扑朔迷离的色彩,映照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开头以矛盾对比的形式出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背景之中,让献计献策能够从开头之中就感受到这部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极具超前意识的特点。

五、彰显主旨开头法

点明主旨开头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方法,所明的“旨”要把握火候,不能太直白直露,也不能太含蓄隐晦,要把握分寸,做到含而不露,隐而不晦。这确实需要扎实的写作功底。

如:“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巴金《家》的开头)

这个开头一下子就把那个朝代的特征全部概括了出来:社会动荡不安,家庭动荡不安,人的命运飘忽不定,一切都如这风中飞舞的雪片,四处飘落。含而不露的主旨极易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把读者带进作品中去。

再如:“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物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的开头)

想到玛格丽特·杜拉斯,尤其是晚年的她,总会想起这个像猫头鹰一样的老女人手握着酒杯颤巍巍的样子,还有身边那个同性恋男人,在雨中,同撑一把雨伞。她的文章像张爱玲的一样尖锐、犀利和才华横溢。还是那句开场白,还是那个老女人的回忆,还是那句“我已经老了”开始,然而令人过目不忘,短短几个字写尽了人生的种种沧桑与感慨,从而透显了作品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