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师发展>>教育科研>> >> 正文

理想课堂的42个问题与对策之问题33 怎样对待不愿参与小组互助学习的学生

发表日期:2011/10/27 10:23:0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86位读者读过

 问题33 怎样对待不愿参与小组互助学习的学生

               

                组间活动不平衡怎么办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怎么办

                互助学习活动难以持久怎么办

小组互助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

小组互助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表达。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3.协作。用不同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4.分享。让每个人分享别人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互助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督导与疏导,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学习效率。中学生年龄小、好玩耍、自控力差,常常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的督导就非常重要。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督促学生积极地参与,又要尊重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教师在督促学生时要做到: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关心亲近,但不姑息迁就;热忱帮助,而不是冷淡歧视。学生在互助交流遇到困难时,常常会产生情绪,这时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疏导,通过点拨、启发、类比、联想、提示、示范、变换角度、回忆旧知识指明方向、逆向思维等方法进行疏导,使学生的互助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以下列举一些我们教学实践中小组互助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组间活动不平衡怎么办

有的时候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是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学生缺乏互助意识和责任感。他们往往不会互助,偶尔的互助也就是好的学生抱着好帮差扶贫的态度应付了事,使一部分低成就学生失去信心和积极性,互助流于形  式。因此,在活动中,有的组很活跃,有的组很沉闷,有的组效果好,有的组效果差,这  直接影响全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策:分组时应注意,小组的人数以2^-4人为限。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能适应这些集体活动时,可以扩展到4-8人。分组有同质小组与异质小组两种模式。同质小组又称成就小组,它是依据学生成就标准划分的同质群体,便于组织;异质小组即工作小组,它通常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如优等生1人,低成就生1人,中等生2人,男女各半),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在班级小组划分中,主要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织模式。组间同质即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组内异质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互动和学业表现,提高低成就学生的表现,使优等生发挥更大的作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各个小组间公平竞争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要斟酌互助学习的内容,确立不同的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所需要交流合作的人数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互助学习的形式:是二人小组、四人小组还是八人大组交流互助;是采用生生交流还是师生交流等等。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怎么办

小组学习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比原来多多了,然而我们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依赖性强,他们不求上进,但求清闲,错误地认为小组学习可以搭便车、滥竿充数,因此活动不参与、不动手,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在小组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生碰到难题,不是深人思考,而是动不动就求助于别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认真思考攻克的问题,以后再碰到就会很容易解决了,因为那是真学会了,而且因为经历了深刻的思考过程印象会很深刻。教学离不开独立思考,那些经别人讲解学会了的题目,并不都是真学会了,下次再碰到还可能产生思维障碍。不经思考,轻易地去接触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失去了深人体验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

对策:首先,要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快的互助学习的环境,运用游戏竞赛法、直观教学法、参观体验等手段,使学生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其次,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学生不参与的原因可能是不懂得怎么做或做什么,当然谈不上从做中学。因此,要确定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如记录者、资源提供者、联络员、时间控制员或总结者、报告人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有活干,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够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分享成功的乐趣。再则,教师应重视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互助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另外,要抓好小组评价,既抓当堂及时评价,又抓周周评价;既抓组内个人评价,又抓小组团体评价。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坚持没有独立深入思考的问题不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品质。

在学生充分自学和独立思考后才能进人讨论交流阶段,一般学生就有话可说,互助学习也就成为必然;同时,小组互助学习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适应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讨论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学生先发言,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纠正补充、完善,再由组长归纳。

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学生依次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最后组长统一意见。

3.共同探讨式:全组同学分工探讨,之后交流共享。

4.组间合作式:同组同学意见无法统一,组与组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讨论,相互补充。

多种讨论形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的意识。组与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小组内以互助为主,竞争为辅。讨论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大家的思想在交流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案例】

他改变了许多

对于学困生,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调动起学生的力童互帮互助,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所以我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和个性差异优化组合,建立了小组一帮一对子。尽管在此之前建立了相应的小组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大多数学生为了小组的利益,都会共同努力、互帮互助,但有些事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小扬是我班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平时上课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各方面素质很高。按理说他当小组长很合适。可是刚当上小组长没多久,我就发现他们小组活动得不尽如人意。经过了解,他组的组员都说他平常都是自己思考问题,从不和人交流,同学问他问题,也是爱答不理的。找到原因后,我及时找他谈话,给他分析合作的好处,指出在当今社会如不会和人友好相处、不会合作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危害。接着又向他说明选他当组长是对他的信任,是为了培养他全方面的发展,为了帮助他在班里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并要求他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还鼓励同小组的同学要主动和他沟通,有问题就问他,不要轻易放过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越来越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了,当然他也成了一名优秀的小组长。

互助学习活动难以持久怎么办?

刚开始小组活动时学生感觉新鲜有趣,活动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现过追着问问题,追着给人讲问题的场景,但过一阵子,就觉得没有多大意思,思想松懈下来,活动难以开展。

对策:活动要多样化与灵活性相结合。可以应用于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很多,要经常改变活动的方式,力求活动有新鲜感,如同样类型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同一小组的成员要不时地调换角色,使他们有尝试不同岗位的机会;活动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挑战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感觉;活动后的报告中不光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而且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寻找答案和得出结论的,并对学生的个体创新行为和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给予肯定和强化。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互助学习对自身发展带来的收益和价值。以下是解决这些问题时感触较深的两个案例。

    【案例1]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今天的数学课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习题课,课后的几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进行的是小组内交流,解决初步的疑难。我把题号刚写到黑板上,这时候小辰同学便举起了手,我走过去一看,他每个题都做得非常正确,我知道这肯定又是他爸爸教的。我大加鼓励了一番,让他继续努力,但还是没有让他上台,因为他口齿不清,表达很不清晰,平常一个题也不会,数学成绩从来都是不及格,说心里话,我不想伤他的自羊心。

就在我扰豫的时候,9组的4号同学在组长的帮助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完了那道题。这时,小辰同学又一次勇敢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与他不同,我实在不忍心再拒绝他,便让他上了讲台。他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了书上的问题,讲解时语言简练到位,表达出奇的好,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他也做了解答,毫无紧张感,同学们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随即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好多天来,我第一次看到他笑得是那样灿烂。我的情绪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他,没有理由不给他机会,也许小辰同学为讲解这个题准备了很长时间,请教了一大圈的同学,鼓了很大的勇气才敢于举起手来,也许他真的想为自己争取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而我却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不肯慷慨地给他一次机会,这引起我对自己做法的反思。

我利用小辰同学的例子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引起了很大反响,激发了后进鞭策了先进,使本来已消沉下去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又蓬勃起来,每一位同学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想起了经常说的一句话: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有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才能更好地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这是一个善于利用互助学习成果促进更多互助的成功案例。

    【案例2]

我们帮他找优点

 

今天的班会令我难忘,让我一直处于深深的感动之中。  

班会伊始,我将每一位家长写给孩子的二十条优点一一发给他们,请他们静静地欣赏与感受。接着请一部分同学自告奋勇上台宣读自己的优点,看得出他们非常地自信与自紊,同学们相互激励着。整个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几位同学,其中一位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是王茗,不知父母没时间写,还是自己忘了,他的桌子上空空的,但我能看出他情绪上的变化,所以便提议请这位同学上台说说自己的优点,他非常高兴,为自己找了三条,便再也说不出来了。这时我班的小慧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们帮他找吧。

其实他很聪明,只是不认真学。

他很仗义。

他歌唱得很好!

我看到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要知道他一直是个很自卑的孩子,能玩又能闹,学习成绩也不好,但是同学们帮他找优点的过程中,他已经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我被同学们的爱心感动着。自从这次班会后,这位同学变得懂事了,班级抬水抢在先,值日也认真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发言,各方面表现都开始转变,他还多次代表他们小组参与过课堂讨论呢。

反思: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培养每个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团结协作的精神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除了课堂讨论时多给予他们机会外,在班级活动中也有很多他们展示才华的地方,我们要善于把握。

记得一次主题为珍惜生命、注意安全的班会,这样的班会应提前通知学生准备材料,当我看到日程时已是下午。我带着一丝忧虑走进教室,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涉及的面很广,包括健康上网,抵御艾滋病,远离毒品,预防疾病,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就连一向构谨的同学也讲了许多他们身边的事例,并谈出了他们的感慨: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珍惜生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沉着冷静、准确判断;不要贪图绳头小利而不顾性命。当组长与组员一起站起来时,组长会主动坐下,把机会让给组员。当已发言的和还没有发言的一起站起来时,已经发过言的会主动坐下。这在以前,同学们会各不相让,但随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不断深入,同学们的交流已形成一种默契。我为同学们的协作精神所感动。

这又是一个把小组学习迁移到班会等教育活动中,再进一步带动课堂讨论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