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
发表日期:2014/4/7 14:01:54 出处:本站 作者:赵海翔 有1078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
学校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力推动和促进教师发展,激发教师发展活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扎实开展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目标及教学理念。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意识超前、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特制定湖熟中学“十二五”五年人才培养规划如下:
一、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校学生424人,教职工有68人,专任教师57人,自然状况是:
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9人,占教师总数的78.9%;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有12人,占教师总数的21%。
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的教师有16人,占教师总数的28%;36到49周岁的有31人,占教师总数的54.3%; 50周岁以上的有10人,占教师总数的17.5%。
从各级各类教学骨干看: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占教师总数的5.2%;区级教学骨干9人,占教师总数的15.7%。
从上述状况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较合理,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队伍薄弱。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加大培养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规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专业技术精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和创新力,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培养目标:
1.崇高的职业理想。
必须加大师德教育的力度,塑造教师投身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品德。
2.动态的知识结构。
高素养的教师在掌握某一学科的基础上往往也熟悉与此相关的其它学科,并能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当面临复杂的课堂情景时,他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特点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3.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启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等综合素养,锻造完善的人格。
4.高尚的人格魅力。
有了这种人格魅力,教师所播撒的思想就能深入人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造就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品质。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实施师德、师能双轮驱动策略。
1.严师表、铸师魂、修师德、练师能,塑造教师新形象。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和竞赛活动。以此转变教师观念,养成良好师德,提高师能,铸造师魂,以德治教。
2.培养典型,优化群体,展示教师整体精神风貌。一是结合本校实际,细化考核标准,落实考评办法,使教师提高自律约束自己;二是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大力宣传教师中严谨教学、精心育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勤廉兼优、德才兼备的生动事迹,以弘扬正气,树立教师队伍高尚人格,优化教师群体。三是净化教师语言、美化教师行为、完善教师形象。
(二)提高业务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为尽快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五年内,力争使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本科人数达70人,硕士研究生达10人。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培育我校的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将拟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计划,五年内,力争使我校市学科带头人有2人,市青优有5人。培养方式是:一方面学校制定规划,落实考核制度;另一方面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和进修考察。
2.开展专项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专业培训、系列讲座等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教师逐步成为教学的“多面手”。
3.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以课堂教学的常规与技巧为主要内容,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基本功竞赛,对优胜者颁发证书,予以表彰,使教师的基础知识更加过硬,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演示和操作能力、探索新教法的能力不断提高。
4.组织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为引导广大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手段,提高效果,每年开展一次教学比赛活动,教师全员参与,通过自主创作课件,有所突破创新,既展现个人教学特色,又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思考,使教学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5.突出抓好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工作。
(1) 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入校的青年新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是请学校领导和老教师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讲教师的职业道德,讲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新教师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对学校教学工作有个初步的印象,能初步懂得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
(2) 组织青年教师评优课制度。每年组织一次35岁以下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为评优课教师颁发证书。
(3) 建立导师制度。在同学科的范围内,采取双向选择办法,请师德高、业务强、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帮教合同。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导师从掌握大纲、运用教材、编写授课计划及教案,到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各个环节都对青年教师精心指导,传授经验。
(三)狠抓教科研,深化新课改。
教科研工作是艰苦的,因此必须有相关奖励办法加以激励引导,并与教师的评优、晋级、职称评聘挂钩,鼓励全体教师积级参加教科研,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论文。为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正常开展,拟做如下工作:
1.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
2.建立在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的由教科室负责的学校教科研体制,通过教科研中心组、教研组,发动广大教师积级参与学校教科研机制与网络。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由个人课题研究到规划课题研究,培养一批教学科研骨干。
4.加强管理。全程管理是对于课题的研究,立项后要搜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根据,拟定研究方案,及时开题,定期召开课题实验阶段成课研讨会。
(四)建立和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1. 继续坚持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按照文件规定的考核内容,对每一位教师都要公正、公平的考核,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考评标准。考核结果与教师本人见面,并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与教师的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等挂钩,记入个人档案。通过考核,激发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重视优秀学科人才的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水平代表着学校在某学科的水平,是学校声誉和教学质量的标志。要按照师德水准、学历水平、智能结构、教学能力等标准培养教师。学校给重点培养教师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提供各种机会,优先送培,委以重任。
3.健全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奖励政策向优秀教师倾斜。坚持每年评选在教育教学各种单项活动中的先进个人,以及辅导学生获奖的教师,学校将给予他们发放一定的经济奖励和证书。
五、具体分年度实施培养目标
2011年:
鼓励教师学历提升,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全面推行“青蓝工程”,全员参与个人课题研究和实践,实现教师本科毕业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3人、市青优3人、区先进教研组4个。
2012年:
全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1960年后出生的教师学历全部达本科。建设好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45岁以下教师评优课活动,培养典型,优化群体,实现市先进教研组2个、区学科带头人6人、区教学骨干25人。
2013年:
鼓励教师继续提升自身学历、个人课题研究上层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小组,构建名师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荐报考硕士研究生9人,评选校第三届骨干教师,培养区学科带头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
2014年: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师德师能“双轮驱动”战略,继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以专家、大师引领为龙头,塑造一批勇于追求、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加大进修力度和搭建成长平台,培养市青优3人、硕士研究生学习9人。
2015年:
继续拓展教师发展空间,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导师”制度,实现硕士研究生毕业9人、区学科带头人5人。